2月26日深夜,衛計委12320官微就“阿膠不值得買”的文章道歉了。《致歉聲明》稱,“2月18日,因審核不嚴,我們轉發了博文《過節不值得買之阿膠》,雖發現問題后迅速刪除,但仍引起關注并造成誤解。對此,我們向廣大網友和12320的用戶誠懇致歉!”
致歉的反應不算慢,態度也挺好,可是較大的問題沒解決。因為讀完全文,我還是不知道阿膠值不值得買,甚至不知道衛計委12320是在為什么而道歉——原博的“問題”出在哪兒?公眾造成了什么“誤解”?到底是原博觀點站不住腳,還是觀點無誤只是不該說?簡言之,阿膠究竟有沒有用,12320你怎么看?
這個問題,說實話挺難為人的。上網一搜就知道,哪怕同樣是科普人士,對阿膠等中藥食材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此次12320官微引用的文章轉自醫療自媒體“丁香醫生”,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自媒體,影響力很大,但它說的話都是真理嗎?
人民日報官微曾引用果殼網文章,稱阿膠、紅棗、紅糖這些“補血神品基本沒用”,但也強調,西醫補血和中醫補血的概念并不一樣,西醫補的是“貧血”,中醫補的是“血虛”,臨床癥狀就不同;阿膠、紅棗是中醫針對血虛用的,對貧血無效。
可見,“阿膠補血沒用”的提法并不算錯,但不等于阿膠沒用;“丁香醫生”說阿膠是“水煮驢皮”,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不是好的蛋白質來源,也不算錯,但這也不等于阿膠沒用。阿膠是被列入《中國藥典》的有效藥物,有明確的功能與主治范圍,只是這些功能里,既不包括治療貧血,也與補充蛋白質無關。
誠然,這些年阿膠、燕窩、蟲草等中醫藥食材被商家吹得神乎其神,不少消費者盲目跟風,科普人士反對神化中醫藥食材是應該的,但反對必須有理有據,應當對癥下藥戳破商家吹的牛皮,而不是偷換概念否定中醫藥食材,用自己的誤導去替代商家的誤導。
醫藥健康領域的科普不好做,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醫學本身的局限性和復雜性、與個體差異有關的特殊性,中醫與西醫的不同方法論及其爭議;又因為這是一個與市場牽扯極深的領域,促使商家受利益驅使主動夸大療效,制造謠言;還因為每個人對醫藥健康的理解都有經驗和文化背景加成,中醫藥對很多人來說就像文藝和政治,仿佛誰都能說幾句,誰都能輕易站隊。
然而,恰恰在這個“誰都懂一點”的領域,存在著很多“誰都不懂”的未解之謎,科普人士也不懂。
這不是在貶低醫藥健康領域的科普意義,而是說,我們需要在科普的同時,對領域中尚未完全點亮的區域抱有一種尊重和謹慎的態度,少一些道聽途說、不懂裝懂的傲慢。為了提高科普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政府對商家宣傳的審核把關應該更嚴格,更加有力地打擊以科普名義散播謠言的行為;官方科普的門檻也得高一些,必須立場中立而客觀,不能單有科普的熱情而無嚴謹的科學態度。
對于確有爭議的事物,官方可以請爭議雙方公平辯論,各自擺事實講道理,讓公眾掌握更全面的信息,或者老老實實地承認不懂,也好過“站隊不解釋”“道歉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