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回顧2018年的藥市,幾乎一整年都被掉價陰霾籠罩,也有少數有減產利好的藥材扣動了漲價的扳機,如:金銀花、紅花、山桃仁、苦杏仁、蒼術、天葵子等。持續多年高價的藥材,在生產過剩的壓力下行情轟然倒塌,如:白及,從850元暴跌至110元;覆盆子,從300元下滑至100元左右;砂仁(國產)從350元跌至220元;草果從85元回落至36元;吳茱萸從500元(中花)跌至280元。
一,藥市“飛檢”常態化
2018年3月亳州市場某飲片廠被吊銷GMP執照,引發市場連續整頓。一波未平,又起一波。5月上旬央視曝光亳州市場覆盆子造假現象,政府再出重拳整頓市場,使得已遭重創的亳州市場雪上加霜。
中藥材硫磺、農殘、重金屬、灰分超標及有效含量低或形狀不符等,成為近幾年藥商談論最多的話題。據調查,全國用于飲片和中成藥的藥材有1000~1200余種,常用的大宗品種不少于300種。每種藥材因產地或加工方法不同,又細分不同等級的規格。在藥材采收、初加工、儲存中,誰都難保藥材質量不出問題。
為提高藥材質量,盡管多方監管初見成效,但是,由于上千個藥材品種,存在的質量問題依然較多,不僅是種植、采收、加工、炮制,儲存等某一環節的問題,而是需要綜合治理的一個大工程。從中藥材種植源頭抓起,規范產地初加工,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注重飲片使用環節質量管理等,同時,也要繼續完善藥典標準,建立飲片備案管理制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等。
中藥材質量安全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是保障人民健康福祉的必然要求。中藥材優質優價,將成為未來藥材質量的主流發展方向。今后,誰也別想在藥材質量上蒙混過關。誰抹黑藥材質量,就砸誰的飯碗。
二,環保治理趨緊
“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對于藥企藥商來說,明顯感覺到環保治理的壓力。一些制藥企業因污染物排放不達標,或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面臨停業整頓,一些規模較小、經濟能力有限的生產廠家,可能會因沒有完成環保改造任務而直接被停產。大批藥企因環保問題被勒令停產整頓,甚至面臨停產倒閉。
因環保問題,很多產新的藥材不能進行初加工或露天晾曬,需要加工和晾曬的藥材只有購買烘干設備,自建烘烤房。沒有經濟實力的只有不做或放棄加工,迫使不少藥商轉行或外出打工?傊2018年藥商們除了感覺因質量問題生意難做,環保治理也使得藥企藥商們舉步維艱。
三,高價藥材回落
2018年不但處于中低價位的藥材開始下滑,而且,持續多年高價的藥材也紛紛高臺跳水,如:白及,自2010年突破百元高價后,一直到2017年高升至850元左右,持續漲價長達8年之久。2018年白及結束多年漲價行情,進入下滑通道,從年初的500元步步下滑至120元左右。2018年從高價跌落的藥材還有:三七,從240元(120頭)跌至150元;吳茱萸從500元(江西產,中花)跌至300元;砂仁從350元(國產,殼)跌至220元;覆盆子從300元跌至120元;草果從85元跌至38元;太子參從95元(貴州產,中)跌至60元;白胡椒,結束多年的高價,從上一年的80元逐漸跌至35元;枳實也走完多年的高價,從90元以上跌至65元左右。元胡從47元跌至38元;浙貝母從62元跌至45元。
這些藥材價格之所以下滑,是經歷了多年高價行情,刺激藥農大面積發展種植,生產過剩依然是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
四,多數藥材價格出現下滑
進入2018年多數藥材價格出現下滑,不但持續多年高價品種價格大幅回落,而且,處于中低價位的藥材也出現了回調。如:白芍,從15元(統)跌至13元;白術從25元跌至20元;牡丹皮從20元(刮皮,統)跌至15元;知母從16元(安徽產,統)跌至10元;紫菀從20元跌至15元;川芎從17元跌至15元;生地從9元(3、4、5級)跌至8元;郁金從14元跌至12元;高良姜從12元跌至9元;牛蒡子從16元跌至11元;瓜蔞從19元(全)跌至15元;蔞仁從30元(大)跌至18元;北沙參從19元跌至15元;黃芩從22元跌至20元;防風從24元(河北產,籽播)跌至18元;菟絲子從24元(內蒙產,統)跌至22元;蛇床子從12元跌至10元;佛手從35元(廣東產,統)跌至30元;蒲公英從6.5元(家種)跌至4.5元;白花蛇草從9元(家種)跌至5元;烏梅從35元跌至25元;白前從23元跌至18元。西北品種黨參、當歸、黃芪等也全線進入下滑通道,就連野生藥材蟬蛻、石菖蒲、野菊花、薤白、山慈菇等價格也都出現不同幅度的價滑。
五,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全線提價
20108年在多數藥材價格進入下滑通道時,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價格則上漲。東阿阿膠、馬應龍、云南白藥公告產品漲價后,佛慈自3月1日起,對濃縮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顆粒劑、片劑等多種劑型的100多個產品進行全線提價。隨后,昆明中藥廠生產的天麻祛風片、六味地黃丸、桑菊銀翹散等也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價。
隨著部分中成藥價格上漲,國內中成藥和飲片均出現大范圍漲價。8月中旬,筆者在各大藥店暗訪時發現,復方片仔黃軟膏10g的售價由從前的40多元漲到59.8元。還有中藥飲片旱半夏(法炙)由原來的220元/千克漲至400元;黨參由以前的150元漲至200元。
至于中成藥和中藥飲片漲價的原因,企業負責人解釋說,原料價格上漲是多家企業產品提價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國家嚴格整頓中藥材市場,劣質偽品藥材退出或淘汰,優質藥材成本增加,是導致原料藥材漲價的主因。近年來紙箱價格上漲導致藥品包裝成本增加,是影響中成藥和飲片價格上漲的另一因素。
六,生產過剩依然嚴重
近幾年在多數藥材價格上漲的推動下,中藥材生產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同時,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和糧食價格的低迷,中藥材種植成為全國推廣的重點項目,也成為地方政府精準扶貧和發展林下經濟的首要選擇。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把中藥材產業列為當地支柱產業,導致中藥材種植面積呈現井噴式增長。中藥材生產和市場需求又不能有效對接,造成供求信息不對稱。已經是供大于求的藥材,地方政府仍在鼓勵種植,最終導致低價爛市的行情。
當前,中藥材生產過剩日趨嚴重,新一輪中藥材價格下滑現象已經2017年下半年逐步顯現。如果不調減生產,將會造成更多的家種藥材庫存大量積壓,為價格繼續下滑增加壓力。如此,不僅傷害中藥材種植戶的利益,進一步危害到中醫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2018年在多數藥材生產過剩的壓力下,掉價成為主流趨勢,飛檢和環保治理進一步提升藥材質量,為未來藥市走向現代化、國際化夯實基礎。隨著大健康時代的到來,中藥產業將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