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中醫藥局、中國殘聯、全國老齡辦聯合發布《“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積極發揮政府在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引導投入、規范服務、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職責,加快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廣泛動員專業化社會組織的力量,激發社會活力,鼓勵社會投資,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據多家券商研報測算,中國養老產業2020年將迎來5000億元的市場空間。另據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分析,目前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約1000億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萬億。
面對千億養老市場,藥店則有望通過布局發展“分一杯羹”。《規劃》重點關注中醫藥服務以及推動老年健康產業的發展,這為藥店提供了一份發展建議。
在此前商務部發布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便已提出“鼓勵應用可穿戴醫療等新技術,積極發展個人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慢病管理業務,構建“服務+商品”新業態。支持發展專業藥房、藥(美)妝店、“藥店+診所”、中醫(國醫)館等新型零售經營方式。推進醫養結合,鼓勵與醫療衛生機構、社區養老機構和家政服務機構合作,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和醫療用藥服務!钡葍热。
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藥店將迎來3大發展利好。
中醫藥服務
“發揮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務。 開展老年人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擴大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的覆蓋廣度和服務深度,不斷豐富老年人中醫健康指導的內容,推廣老年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態提供更多中醫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隨著《中醫藥法》以及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實施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藥店開始重拾以前忽略的中藥飲片、中藥材等品類,藥店建立中醫館也成為了當下的熱潮。
在當前藥店系統國醫館興起之時,藥店可根據當地經營狀況,聯合醫療機構,興辦國醫館,通過“醫藥聯動”,或者“以醫促藥”“醫藥并舉”獲得回報。此次《規劃》提及“開展老年人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為中醫館的發展再添政策支持,未來中醫館的定位需更多關注老年群體。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中醫館是當下“熱潮”所在,但并不意味不是所有藥店都要去搞,一切都要依據自己的發展戰略以及實際情況。
慢病管理
“搭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對接各級醫療衛生及養老服務資源,建立老年健康動態監測機制,整合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慢病管理、安全監護等服務。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建設,為機構養老人群提供便利服務。 ”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不斷增長。慢性疾病已成為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早前國務院發布《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年-2025年)》對從今年開始的近10年的全國慢病防控工作做了細致的規劃,足以證明我國的慢病對國民健康的嚴重威脅和國家對慢病防治工作的重視。
《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年-2025年)》提出,鼓勵企業、公益慈善組織、商業保險機構等參與慢性病高危人群風險評估、健康咨詢和健康管理,培育以個性化服務、會員制經營、整體式推進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這也意味著藥店迎來了發展慢病管理的較佳時機。
目前,不少藥店已在開展慢病項目,擬通過提供提供檢測、用藥指導、患者教育等服務項目來獲取顧客的長期認同。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處方藥企業也開始涉足慢病管理,因為不管藥品中標情況如何以及醫院開發覆蓋率好壞,以幫助藥店提升慢病管理服務能力為旗號來進行大規模的品種替換和營銷上量工作,對企業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如何“搭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或將成為未來藥店發展慢病管理的關鍵。
醫械品類
“大力提升藥品、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產品等研發制造技術水平,擴大健康服務相關產業規模。”
藥店歷年來的客流量數據和網上藥店數據顯示,中老年消費者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家用醫療器械品類發展與新的醫療體制改革方案所倡導的“預防為主”的方向是不謀而合的。
關于醫械品類的發展,業內專家李秉彧指出,對消費者來說,療效較為消費者所關注,治療性、保健性的家用醫療器械以及按摩器具,大多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能夠較快的緩解癥狀,深受消費者歡迎,如果價格適中,定位于普通大眾,市場容量將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