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七情,中藥亦然。
只是這藥物之間的七情是因為彼此配伍而產(chǎn)生的,所以又稱“七情配伍”。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
在這七情之中,除“單行”外,都是配伍用藥,這些用藥方法是中醫(yī)遣方用藥的基礎(chǔ)。
獨味單行藥力專
一味藥成一方,這就是七情中的“單行”。去年因為屠呦呦而廣為人知的青蒿就是如此,單獨一味,便是傳統(tǒng)除瘧去熱的良藥。類似的單方還有許多,說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獨參湯吧,名醫(yī)朱丹溪曾用此藥為浦江的鄭先生做過急救。話說這位鄭先生已經(jīng)年近六十歲,本來就患有慢性瀉痢,自己還不注意保養(yǎng),房事過度,就在一個夏天的傍晚,先生在去上廁所的路上突然倒下了。當時鄭先生兩手下垂無力,兩眼瞳孔放大失去光澤,小便失禁,汗如雨下,嗓子里發(fā)出拉鋸般的聲音,呼吸十分微弱,脈洪大而無倫次,相當于現(xiàn)在的急性腦梗,可以算是十分危急的情況了。朱丹溪急忙令人煎煮制作人參膏,并且在他的氣海穴上進行艾灸治療。小指頭粗的艾炷燒了十八柱,鄭先生的右手動了動,又三柱,嘴唇也能微微動了。此時人參膏也做好了,趕緊服下一盞去,到了半夜,再下去三盞,眼睛也能動了,兩斤人參膏之后,話也能說了,也能喝粥了。五斤,而利止。十斤,病愈。
如此,單味使用,藥精力專,取效快捷。
相須而用效更強
在電視片《本草中國》“相遇”中,講述的是杜仲與牛膝、蜈蚣與全蝎的配合使用。這種藥性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同用、從而增強原有療效的配伍方法,在七情中稱為“相須”。
蜈蚣、全蝎,均有息風鎮(zhèn)痙、解毒散結(jié)、通絡(luò)止痛之功用,二藥相須,能起到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在《經(jīng)驗方》中提到的止痙散,就是將蜈蚣和全蝎兩藥配合,研粉服用,治療痙攣抽搐。《證治準繩》中的撮風散二藥合用,再加鉤藤、僵蠶等,可以治療小兒撮口,手足抽搐。
在我個人的用藥經(jīng)驗當中,蜈蚣、全蝎同用,配用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等祛風除濕通絡(luò)藥,治療風濕頑痹,痛勢劇烈者,止痛效果顯著。《本草中國》中展示了蜈蚣與全蝎兩者的生長環(huán)境和特有習(xí)性,揭秘了二者不為人知的炮制手法。兩者同為有毒之物,相互配伍,共同入藥,增強藥效。如張錫純《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記載:“全蝎色青味咸,性微溫,善入肝經(jīng),搜風發(fā)汗,治痙癇抽掣,中風口眼歪斜,或周身麻痹,其性雖毒,但善解毒,削除一切瘡瘍,為蜈蚣之伍藥,其力相得益彰也。”
七情中的“相使”,與“相須”有幾分相似,更強調(diào)的是一藥為主、另一藥為輔。比如黃芪與茯苓的合用,黃芪補氣利水是主藥,茯苓利水健脾為輔,有主有次,相使為用。
相畏相殺須謹待
七情中的“相畏”和“相殺”是較需要嚴謹對待的,用得好了可治病,用得不好易傷人。
這里所指的藥物大多毒性比較烈,而經(jīng)過“相畏”和“相殺”之后,藥性可以減輕或是消除,從而使得其治療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比如“半夏、南星畏生姜”,意思就是,生半夏和生南星這兩味藥都是毒性比較峻烈的藥物,單獨使用會讓人中毒,用生姜炮制,就能將二者的毒性去掉幾分。所以,半夏、南星在炮制的時候都會用到生姜,而成不同于生半夏、生南星的姜半夏和膽南星。“相殺”就好理解了,既然“半夏、南星畏生姜”,那么生姜自然是“殺”半夏、南星,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我記得小時候常常會去采草藥,然后賣到供銷社。那時只要挖到半夏,大人都會反復(fù)叮嚀不能吃,連嘗都不能嘗,說是會讓人變啞巴的。那時年輕不懂事,幾個小伙伴一起哄,忍不住就將挖到的半夏剝了皮、舔了舔,留下了舌頭麻麻的記憶。以至于在我的從醫(yī)生涯當中,總是會盡量避開生半夏,轉(zhuǎn)而采用炮制過的姜半夏或是竹瀝半夏,為的就是避免生半夏的毒性;而在用到姜半夏的處方中,則不再使用生姜或干姜,這就是考慮到生姜與半夏的相殺作用,使半夏的藥效不至于受制約,影響治療。
辯證看待“人參惡萊菔子”
說到“相惡”,一定要說說人參和蘿卜這對冤家。
大多老百姓也都知道,吃人參的時候,不能吃蘿卜,其實正是因為兩者“相惡”的緣故。說得專業(yè)一些,就是指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只不過,大部分老百姓所知道的這個觀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相惡,只是指兩藥的部分功效減弱或喪失,而不是對于所有的功能一概而論的。比如,有一位老病人在找我開膏方的時候就專門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說:“醫(yī)生,你這個膏方里用了人參,那是不是我就不能吃蘿卜啦?但是這個膏方一吃就是兩個月,叫我這么長時間不吃蘿卜我做不到啊。”
我很肯定地告訴他:“沒關(guān)系,膏方可以吃,蘿卜也可以吃,沒關(guān)系!”這老病人就奇怪了,不是都說人參蘿卜不能同吃嗎?
我告訴他,人參只有在用于大補元氣的時候才需要單獨使用,而你放在膏方里是用于綜合調(diào)理的,吃點蘿卜完全沒有關(guān)系。
宋代官府組織編寫的《和劑局方》中提到的紫蘇子散就是以蘿卜子與人參同用的。而從破氣的效果來看,蘿卜子的作用甚至要大于蘿卜,那么既然蘿卜子都可以與人參同用,人參與蘿卜同吃又有什么可忌的呢?
而且,有的人在吃了人參之后會出現(xiàn)胸腹脹悶的癥狀,往往與消化不良有一定關(guān)系。蘿卜含有豐富的淀粉酶,能助消化而消除胃腸脹氣,所以吃人參的同時吃些蘿卜,不僅能解除吃人參引起的不適感,還有利于人參補益成分的吸收。《本草新編》說的“人參得萊菔子,其功更神”理在于此。
凌耀星教授曾撰文指出: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蘿卜能減人參功力,吃人參不能吃蘿卜,有些中醫(yī)書也認定此理。這是一種誤解!其實人參補的是正氣、元氣。蘿卜升、降、消、泄的是邪熱氣、惡氣、風氣、逆氣、積滯氣、痰濁氣。邪去則正安,使氣機調(diào)順通利,正可以與人參之補氣相輔相成。
另一種七情中的“相反”是指兩藥合用會產(chǎn)生或增強毒性反應(yīng)或副作用,原則上應(yīng)該絕對禁止。所以,中醫(yī)就將“十八反”編成口訣,這需要專業(yè)人員熟記于心。但是,“諸參反藜蘆”,是否包括了沙參、玄參、苦參、丹參,多有異議。“半蔞貝蘞及攻烏”,臨床上也有半夏、瓜蔞、貝母與草烏同用的,沒有一概禁止,但使用時務(wù)必小心防范,做到心中有數(shù)。
藥物有情,變化萬千。一副方,幾味藥,都不是簡單的組合或是功能疊加,而是在七情配伍的引導(dǎo)之下合理配伍,以期發(fā)揮出較大的療效。
【上一個】 “一帶一路”在中藥材行業(yè)所體現(xiàn)的利好 | 【下一個】 淺談解表類藥材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