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來搞明白這把脈的位置。中醫現在用的一般叫寸口脈,把食指貼著這個掌根(大拇指根部)的那條紋,就是所謂的掌后的橫紋,食指放在近肘的方向而不是近拇指的方向,食指邊緣緊貼這條橫紋(是貼著,不是按住、壓住);然后把中指從向肘的這個方向并上去,中指和食指緊緊并排在一起,這時中指會摸到手腕上有一塊隆起的骨頭,這就是所謂的“掌后高骨”了,然后再把無名指也并上去,跟中指并排在一起,這時候要注意,中指和無名指不要并緊了,要稍稍留一條小縫隙。這時候這個手指就排布好了,看上去呢,三指并排,中指和無名指的中心距離要比食指和中指的中心距離稍大一些。詳細請看下圖;
食指的位置叫寸部,主上主外,上指頭、頸、肩這一塊的地區,外主體表,皮膚、肌肉這一塊,所以也主表證;
中指的位置叫關部,主中,由上往下看,是主整個胸腹腔的部分,下面一般可以管到肚臍附近,由外往里看呢,是主除了上面說的表和里頭的腸胃(消化系統)以外的全部地區,包括肝、心、脾、肺、胰等全部的器官,所以也叫半表半里,主半表半里證;
無名指的位置叫尺部,主下主里,下指肚臍、小肚子以下的部分,包括腎、膀胱、前后陰等,里指里頭的這整個的消化系統,主要是腸子,也主里證。但由于這個胃處在胸腔,所以他雖然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但一般在關部反映的比較多,反映在尺部的比較少。同理,這個食道由于比較靠上,所以這個食道、氣管的問題有時也會反映在寸部,不單純在關部反映。
一般呢,左手主要管左側身體的區域,右手主要管右側身體的區域。
浮沉在這里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我們把手輕輕地放到脈上,只稍稍加了點力,就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這就叫浮。要是一直摸不著,要不斷加力,快要或者已經按到底了,都幾乎或者已經按到骨頭了,才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那么這個就叫沉。如果浮的時候沒摸著,還得稍加點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到沉那種地步,那么這個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據用力大小的情況稱之為偏沉(用力較多)偏浮(用力較少),統稱為中。
另一種就是當我們三個指頭平衡用力向下尋脈的時候,只明顯地感到了寸部的脈動,而關、尺部遠沒那么明顯,這也叫浮,或者叫脈上促,就是向上靠的意思;如此類推,寸關不明顯而尺明顯,也叫沉;寸尺不明顯而關明顯,也叫中。這種脈,明顯與不明顯的區別比較嚴重時就是脈書上所謂的動脈了,“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那個,一般主痛。哪痛啊,出現在哪個部位,它對應的地方就痛,簡單、直接。
浮呢,主上,主外,主表,跟上頭那個寸部相似;沉呢,主下、主內、主里,跟上頭那個尺部相似;中呢,主半表半里,跟上面那個關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