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中醫藥法》落地后,備受業界關注的“中醫診所備案制”也即將落地。日前,國家衛計委發布《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指出符合資格的個人辦中醫診所,只需向當地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后即可開展執業活動。《暫行辦法》將在12月1日正式實施。
對于此政策推行,醫療界方面人士指出中醫診所備案后發展路線可能以“多點執業”為主,而業內人士指出,中醫診所“松綁”后將會對行業帶來較大利好。
辦中醫診所“門檻”將降低
在即將落地的《暫行辦法》推行后,辦中醫診所由過去的注冊轉變為備案。
記者從《辦法》中了解到,需要開辦中醫診所的,只需診所所在地縣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后即可開展執業活動。而就申報備案條件方面,個人舉辦中醫診所應當具有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證書》并經注冊后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三年,或者具有《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另外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舉辦中醫診所的,診所主要負責人應當符合上述要求。
《暫行辦法》指出,中醫診所應當按照備案的診療科目、技術開展診療活動,加強對診療行為、醫療質量、醫療安全的管理,并符合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等有關規定。
南都記者留意到,過去個人要辦中醫診所必須具備中醫類別《醫師資格證書》并向當地主管部門進行注冊,但改為備案制后,具有《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的個人也可以備案開診。
根據與《暫行辦法》同期推出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個人要獲得《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只需經兩名中醫醫師推薦并向當地中醫藥主管部門提出考核申請,考核通過后即可獲得,而這也意味著辦中醫診所的個人要求也被“松綁”。
對于《暫行辦法》對中醫診所的“松綁”也引來業界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從總體而言《暫行辦法》推行對中醫診所發展是有相當大的積極意義,但是在推行的同時,監管方面(如專業人員考核與培訓、患者投訴或跨界行醫等)具體方面需要更多細則進行完善。
中醫診所或更多為“多點執業點”
《暫行辦法》落地實施后,未來受較大影響的將會是公立醫療機構中的中醫從業人員,據國家衛計委《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去年末全國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達61 .3萬人,其中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48 .2萬人,若按《暫行辦法》規定,理論上這48 .2萬中醫師均符合辦診所的資格。
業界認為,在中醫診所備案制后,將有可能造成公立醫院大批中醫師“出走”,就相關政策對醫院方面的影響,南都記者分別致電廣州市內部分三甲醫院進行采訪,不過醫院方面回復稱“不便評論政策”。
對于中醫診所未來發展,有醫生認為多點執業是中醫診所備案后的“爆點”。曾以多點執業形式開辦中醫工作室的江門市五邑中醫醫院的副主任醫師馬常青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目前)依靠醫院平臺吸引患者還是主流路線,“而中醫診所蓬勃發展的核心在于多點執業”。
對于中醫診所為多點執業點,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沙分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鄧聰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認為,即使備案制放開后,短期內也不會出現醫生“出走”開診所,“離開平臺創業未見得會比在醫院中更好”。
而廣州某公立醫院中醫科主任則向南都記者表示,未來或通過“合伙”形式去開中醫診所,并在夜晚或周末時間提供簡單的推拿、診療和開藥服務,“但要全心全意去做暫時未作考慮”。
中醫機構或迎政策利好
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必須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并提出要“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業界認為,中醫診所放開備案后既符合“提高中醫服務能力”需求,也對產業端帶來較大促進作用。
中信證券(18.660, -0.20, -1.06%)醫藥行業分析團隊在研報中表示,2014年中醫綜合醫院的門診費較綜合醫院平均低15%左右、住院費用較綜合醫院平均低34.7%,根據國家分級診療相關政策,2020年基層中醫診療量占基層總診療量的比例可達30%左右,而這一比例目前預計僅20 %左右,據此推算2020年基層中醫市場規模可達188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對于近2000億元的大市場,各個企業也開展相關布局,以廣東中醫連鎖機構固生堂為例,該公司近期D輪融資10.1億元,同時啟動醫生單店參股;又以云南圣愛中醫館為例,該機構也在云南、四川等地布局中醫館等機構共計26家,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醫診所備案政策利好持續“釋放”,未來布局中醫診所的機構將獲利頗豐。
廣州一中醫連鎖機構市場總監向南都記者表示,在中醫診所備案制之后,對于“創業經驗”欠缺的醫生而言,通過加盟或以“合伙人”將會是未來開診所的選擇之一,與此同時也可能會促進中醫連鎖機構線下門店數量激增,“不過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做好醫生與機構利潤分成是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