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中醫藥法》正式實施,提出建立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培養中醫藥人才。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表示,中醫藥傳承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并著力解決好中醫藥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楊榮臣表示,中醫藥發展要體現中醫藥特色,遵循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加強對重大疑難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治的研究和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
相對于中醫的傳承發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制技術”代表性傳承人、國醫大師金世元表示,地道中藥人才比地道中醫人才更缺乏,傳承問題面臨更嚴重的局面。其實中醫中藥密不可分,中藥的搶救性傳承更顯迫切。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為制藥古訓。“藥是醫生克病療疾的有力武器,藥為醫用,只有密切結合才能戰勝疾病。”金世元說,中藥炮制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按中醫用藥要求將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傳統方法和技術。藥物經炮制后,不僅可以提高藥效、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儲,是中醫臨床用藥的必備工序。“傳統的中藥炮制工藝,是過去的人通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來的,不同的中藥炮制方法,對于臨床療效的影響也不同。一代名醫張仲景非常重視中藥炮制,認為藥物須燒、煉、炮、炙,生熟有定,或須皮去肉,或支皮須肉,或須根去莖,或須花須實,依方揀采,治削,極令凈潔。他在藥物炮制方面,立論精辟,施法獨特,運用嫻熟。”金世元說,如今中藥質量已成為影響中醫療效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種養過程的問題外,炮制加工方法不能堅持傳統工藝也是關鍵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