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積極實施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其中對中醫藥健康產業振興提出明確的要求,到2020年初步實現健康中國夢,中醫藥健康產值要突破20億元。
然而,面對社會各界蓬勃旺盛的中醫診療服務需求,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遇到了諸多難題,諸如中醫藥人才培養、優質名老中醫資源稀缺、中醫診療機構嚴重不足等問題,這使得供給側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更多、更快、更好地為中國人提供優質的中醫醫療健康服務,成為擺在所有中醫藥行業從業者前的共同難題。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在日前舉行的“新時代中醫醫聯體建設論壇”中強調,隨著《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中醫醫聯體建設在各地的建設興起,中醫診療正在成為百姓基層首診的首要選擇。
2020年中醫門急診占比或達30%
近年來,我國對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和扶持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和指導意見,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契機。
據悉,早在2016年,國務院便出臺了《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明確要求和鼓勵在全國范圍內推進醫聯體建設,探索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鼓勵個別地區先行先試,逐步探索符合醫改體制機制的新型醫聯體模式,促進基層中醫的多樣化發展。
201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又出臺了《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也是國家針對醫聯體建設出臺的第一個正式的指導意見。
而在上海,推動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共識,上海不僅擁有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龍華醫院、曙光醫院、岳陽醫院等一大批全國知名中醫院,主管部門更是在2016年就出臺了《上海市中醫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快上海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與指導意見,大力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
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董事長涂志亮指出,2009年我國中醫門診占比為19%,到2015年占比達到24%,“未來三年時間內,整個門急診都處在高速擴張中,預測2020年中醫門急診占比將達到30%”。
在涂志亮看來,發展基層醫療、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醫生多點執業、限制大醫院擴展、藥品兩票制、藥品零加成以及推動醫聯體建設是新醫改中較為核心的七個關鍵詞。
“幾千年來,中醫的發展一直離不開基層,只有老百姓認可的中醫才是好的中醫,所以我們鼓勵中醫專家多到基層去看看,去幫助基層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會長吳剛表示。
醫聯體建設成推動醫改核心要素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醫改的切實推進,關鍵是要實現分級診療。而分級診療的抓手就在于落實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實施醫聯體建設,真正讓醫生有序流動起來,讓醫療機構形成互聯互通的整體格局。
“因為我們國家基礎比較薄弱,通過這樣一個模式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完成資源共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世中聯創會副主席李振吉指出,實現優質資源向基層下沉,可以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推進醫聯體建設可以提高民眾看病的可及性,“基層百姓也可以由高水平專家看病”。此外,醫聯體建設也是推動醫療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模式。
“十八大的文件提及醫生多點執業,但過去幾年我們落實得并不好。醫聯體建設是推動醫改的較核心要素。醫院整體推動才更便于醫生有效地流動,我們談到基層的首診雙向流動才能真正地推動下去,這是我們醫改核心邏輯的思考。”涂志亮表示。
據固生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華東區域總經理周一航透露,早在2016年,固生堂中醫連鎖就已經開始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展開新型醫聯體的建設合作,一大批知名的老中醫走出三甲醫院,走進社區,走進基層,為全國喜愛中醫、熱愛中醫的民眾提供簡便快捷的高水準醫療服務。而繼與岳陽醫院展開合作之后,此次與龍華醫院開展的新型中醫醫聯體建設合作,將進一步推動基層中醫事業
快速發展,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李振吉表示,對于醫聯體建設,第一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第二要從基礎上實現共贏多贏,比如大醫院和固生堂的合作雙方都得到了好處;第三要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創新運營模式;第四是搞好醫聯體要及時總結經驗,為今后的發展向管理部門、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