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末夏初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專家指出,手足口病屬于中醫“溫病”范疇。小兒脾常不足,肺臟嬌嫩,較易受濕熱邪毒,導致肺氣失宣,首先出現發熱、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當邪毒熏蒸口舌時,則出現口腔皰疹、口痛、流涎等癥狀;濕熱熏蒸四肢時,則表現為手足皰疹。而邪毒還會使肺氣、血運、心包等出現病癥,導致可能產生嚴重的致命后果。手足口病受控制后,即使處于恢復期,也表現為脾氣受損,氣陰兩虛。 中醫認為,養陰生津是溫病治療的基本大法,而小兒脾常不足,還需要健脾。因此,專家認為,金銀花、大青葉、綿茵陳等可以作為小兒預防手足口病的中藥材。因此在使用中藥時要把握分量,不可太過,否則反而雍滯脾胃,中藥一周一次即可,平常應以食補為主,淮山、薏米、北芪等就是很好的健脾食補材料。
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作用。用于溫毒、發斑,風熱感冒,咽喉腫痛,流行性腦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炎,腮腺炎,比如流感,sars病毒等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等功效。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等癥。
預防處方:金銀花6克,大青葉6克,綿茵陳15克,生苡仁20克,生干菜3克,以上為三到六歲兒童劑量,三歲以下兒童可以酌量減少劑量,六歲以上兒童可以加量服用,用水煎過之后服用,每天兩次,連續服用五到七天,本方清熱解毒,對于手足口病可以預防的作用。
白茅根:有清熱、涼血止血、利尿的功能。用于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胃熱嘔噦、吐血、衄血、尿血、熱淋、水腫、小便不利、黃疸。預防手足口病,白茅根15g,配伍紅蘿卜1條,竹蔗1節,生苡仁15g,每日1劑,煎水代茶。
蟬蛻: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于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 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疏散風熱,透疹利咽:主要用治外感風熱,頭痛咽痛及溫病初起有表證者;風熱上攻,目赤咽腫;麻疹透發不暢忌風疹瘙癢。
綿茵陳:主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附方:茵陳羹。除大熱黃疸,傷寒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茵陳細切,煮羹食之。
來自國家疾控中心的信息顯示,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傳染性很強,屬于我國法定報告的丙類傳染病。2008年以來,手足口病發病人數一直位列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的首位,近年來,我國手足口病呈現一定周期性變化的特征。
患了手足病也不必恐慌,手足病是可防可治療的。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