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別人說,干藥材的好啊,都是大老板,表面的光鮮亮麗你們能看到,可是誰知道做藥材背后的辛苦呢?
起早貪黑的干活,去產地拉貨吃不好睡不好,平常也沒有節假日,好不容易賣掉貨了再賒賬,跑藥廠醫院的陪不完的笑臉,說不盡的好話,誰能理解我們?我們藥商就是最可愛的人。
一個年輕的朋友在微信圈里發個笑話:
上上個月:貨賣的多,我吃啥,狗吃啥
上個月:貨沒賣動,狗吃啥,我吃啥
這個月厲害了,準備吃狗了
雖說是個小笑話,但也是映射了今年的藥材生意難做,上半年的市場嚴格整頓,下半年的環保檢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我們藥商們連連抱怨,誰知道暴風雨過后會不會出現彩虹呢?
最近幾年,藥材生意一直不太好干,市場上的利潤透明,信息傳遞較快,你認為你能找到產地的一手貨源,別人一樣能找到,飲片廠、藥廠現在都在產地直接種植加工了,你想你那點透明化的利潤,還往哪里遮遮掩掩?
從2015年開始,在農業改革和扶貧政策的刺激下,加上對中醫藥產業未來的增長預期,從2016年就開始全國種植藥材熱,各地政府引導種植、扶持種植,積極性高漲。政府只引導著種植,卻沒有良好的疏通消化,最終只能導致產能過剩,庫存累積。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近兩年中藥材漲價的那么少。
不光產能過剩,還有最讓人關心的藥材含量問題。一化驗,這個不合格,那個不達標,你說這藥材是見天見土長出來的,咋樣生長、加工才是最達標的?中藥材的需求已經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不再是之前的原料,而講究的是安全、高含量、高效。可是藥典要求的又如此嚴格,有些品種真正意義上的含量達標根本做不到,這樣低能、低水平的重復生產,一樣的是帶不動藥材的整體消化和價格的提升,反而在漫長的消化過程中繼續煎熬。
那你該問了,你為啥還繼續做藥材呢?我想說,等我把之前賒的賬都要回來,我再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