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病其實都是心理病,比如,癌癥、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等。為什么會生病?因為心中苦,心主神明,心苦則五臟六腑皆不安,因此而患病。
怎么辦?最好能離苦得樂。
佛家講,要生慈悲心。所謂慈悲心,按前賢大德的說法,就是“達到一種安詳的精神境界。簡單來說,就是以豁達淡泊、順應自然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種種無常變化,將痛苦憂傷的情緒降伏到最低點,于每一分、每一秒中都具足喜悅、滿足,內心一片安寧,沒有任何不滿、懷疑、抱怨在心頭。”
儒家講,要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自己體會,平時多找自己的不是,少挑他人的毛病,這樣行的久了,就會心生歡喜,且安靜怡然。
把脈
中醫講,要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這其實是一種極高修心的境界。達到這個境界,自然心中沒有苦惱,也不會隨物隨境而動心。
具體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大德告訴我們,“貪欲、瞋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見等都會影響人的說話與行為,久而久之,成了習慣,便有一種力量,這就是苦惱的召集者,名為眾生的苦因。”
我自己的體會是,要學會感恩、反省、懺悔。從這三點入手,能讓人心中生出清靜來。特別是遇事不順,或不合心意時,自我反省,反求于己,最能讓心緒平和下來。越是容易發脾氣,越是要經常反省,反省可謂是亂發脾氣的人的一劑良藥。
心中安和了,自然就不苦,也就不會生出怨恨惱怒煩來。心中安和,當然也就不生病了,而且,不但健康,更能提高生活質量,讓自己活出幸福感來。
我深刻地體會到,往圣先賢的教誨非常好,他們所說的話,皆是得道之言,是真理,也是經典。我們不需對經典心生懷疑,且定下心來去實踐。我相信,越是實踐,越是感恩,越是快樂,越是健康。
每位中醫人都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和實踐者。一則,中醫屬于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醫,即方便深入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二則,中醫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同根同源,以《內經》為例,《內經》的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毫無二致;三則,中醫人要臨床治病,就需要修養身心,培養一身正心。修養身心,非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不可。